宋代的飲茶風氣十分流行,在民間以茶為生活的必需品,特別是到了北宋時期,飲茶之風更是到達了高峰。點茶、焚香、掛畫、插花: 合稱「四藝」。透過嗅覺、味覺、觸覺與視覺,充實涵養與修為,將日常生活提升至藝術境界,乃宋代雅致生活的集中體現。
鬥茶習俗就是隨著當時的飲茶風尚而產生的,「鬥茶」以猜測茶葉產地、辨別採摘時間、分辨春茶秋茶,以及辨明點茶之水來源和品質為主。審評茶葉品質和比試點茶技藝高下的一種活動,更有助於當時茶葉品質和點湯技藝的提高。
其上承唐代精緻的煎茶法而有創新,窮盡雅致的「點茶法」成為當時飲茶的主流方式。「點茶法」不再直接將茶熟煮,而是先將茶餅壓輾成粉末後置於盞中。以釜燒水,微沸初漾時以水注點,隨即用「茶筅」快速擊打,使茶水充分交融,混合成乳狀再飲用。
據宋徽宗的《大觀茶論。點》中提到
第一次注入水時,用筅調和至融膠狀,注水時不能浸沒,先攪動茶膏,漸加周拂,手輕筅重。
第二次注水時,由茶面注之,周回一線,用力攪動,茶色便會逐漸展現,茶面又如寶石、寶珠交錯。
第三次注水要多,像先前擊拂,擊拂得輕而均勻,圍繞著盞心,順著同一個圓環迴旋反覆擊拂,直到盞里的茶湯里外透明,粟紋、蟹眼般的湯花泛起凝結。
第四次注水要少,筅攪動的幅度要寬且慢,這時茶的清真華彩已煥發出來,雲霧般的湯花漸漸從茶面生起。
第五次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約束,攪動筅要輕鬆、均勻、透徹,如果茶還沒有完全發立,就用力擊拂使它發出來;如果已經發立,就用筅輕輕拂動使茶面收斂凝聚。如果茶面上結成雲霧,結成雪花,這時茶香已全部呈現出來。
第六次注水是要看茶的立作狀態。茶面上乳點突出凝結,只要用緩慢地環繞茶麵拂動就可以了。
第七次注水是要分辨茶的輕清重濁。觀察茶湯稀稠,適合便可以停止了。這時茶面上乳白如雲霧洶湧,好像快要溢出茶盞,但又在盞的周圍凝結不動,稱為「咬盞」。
Comments